产品banner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页 > 米乐体育下载 > 铸铁精密铸造

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:46岁被毒打致死让周总理惊掉了茶杯

2023-11-08 22:13:26 铸铁精密铸造
  • 米乐体育下载

  ,1922年9月6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黄土塘镇的一个贫民的家庭里。其父是姚士晋,姚士晋生于1890年,年轻时当过长工,给人种地,家里一穷二白,含辛茹苦地过日子。姚士晋在同村找了一位比他小两岁的姑娘钱文芝,钱文芝就是姚桐斌的母亲,姚士晋和钱文芝一共生有八个孩子,三男五女。姚桐斌在男孩中排行第二,四个姐姐中有两个幼年时夭折。大姐在18岁那年因为白天采桑叶,晚上喂蚕宝宝,过于劳累而死。二姐姚静霞,1916年出生,父亲不准她读书,让她在家中帮助母亲料理家务和养蚕。

  因为家贫孩子多,姚桐斌在4岁时被父亲过继给一个没有孩子的本家兄弟。那家也不富裕,除了几间旧房外,无另外的房地产。不幸的是,不久,姚桐斌的养父母相继去世,于是,姚桐斌重新再回到生父母身边。

  姚桐斌从小特别聪明,喜欢读书,小学毕业后,满怀信心地准备继续读初中、高中,甚至大学。

  但因为家庭条件不好,生活拮据,父亲让姚桐斌辍学,到铺里帮工。小学校长听说后,数次来到家里劝说姚桐斌继续上学,“像这样的好学生, 不上中学实在太可惜了。”

  1934年,12岁的姚桐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无锡县中学(现无锡市第一中学),成为黄土塘的第一名中学生。

  家里已无余钱给他交学费了,姚桐斌自力更生,暑假期间卖香烟、火柴、袜子等日杂品,并兼做收发员、家庭教师和打零工维持生计。即便如此,中间还是一度辍学,他初中三年是断断续续地熬过去的。

  初中毕业后,父亲再次让他辍学回来到铺子当帮手。可此时,求知欲很强的姚桐斌还想继续读书,父子间产生了极大的矛盾。无锡县当时还没有高中,在哥哥帮助下,他只身前往上海,考取了私立高中。父亲勃然大怒,断了他的经济来源,还让姚桐斌的大哥写信告诉他,“要是敢回家,就打断你的腿!”

  姚桐斌拿着摆摊时剩余的本利,于1938年只身到上海,考入成康中学读高中,半年后又转入江南联合中学。由于家中不给任何接济,姚桐斌无法缴住宿费,只好借宿在教室里,每晚下了晚自习后,将课桌拼起来睡在上面,第二天清晨打扫干净以备同学上课用。因为买不起课本,就拿同学的课本抄录,当作自己的课本。

  青春热血的姚桐斌和四个同学一起,竟然幸运地绕过日军封锁线年抵达江西吉安,考上了国立十三中高中部。

  1941年,经过一年半的苦读,姚桐斌以优异的成绩高中毕业,江西会考时他取得了全省个人总分第一名的成绩。还拿到了学校发的一笔奖学金。

  高中毕业后,他靠校长的资助赴湖南衡阳、长沙参加各大学的入学考试(在考完后的两个月内,他靠在衡阳湘桂铁路局修理厂做小工维持生活)。结果他以优秀成绩同时被武汉大学、湖南大学、中正大学(今江西师范大学)、湘雅医科大学(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)、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(现西南交通大学)等7所大学录取。出于对矿冶专业的酷爱,姚桐斌最后选择了迁到贵州平越的全国工矿重点大学唐山交通大学,即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。

  姚桐斌进入唐山交大时,中外知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在该校任教(后任唐山交大校长)。

  在唐山交大学习时期,因为学习刻苦,成绩一直名列前茅,受到学校师生的表扬。受到战乱的破坏,学校师生们的生活学习并不稳定,经常流离失所,1945年8月15日,日本投降了。消息传来,学校全体师生都欣喜若狂,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示他们的狂欢。有的放鞭炮,有的大声歌唱,有的跳舞,大家忘情地相拥、欢呼:我们胜利了!我们胜利了!

  1945年,他再次以全班总分第一的成绩从唐山交通大学毕业,取得工学士学位。

  第二年,他参加了公费留学考试,即使竞争非常激烈,他仍以优异成绩获得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的录取通知书。

  1947年,姚桐斌来到伯明翰大学,师从冶金领域著名教授弗·康德西,开启了他异国求学之路。

  出国之前,姚桐斌返回阔别多年的故乡。这期间父亲的经商颇为顺利,家里的生活宽裕多了,盖了两层楼的房子。父亲见儿子学有所成,自然极为高兴,以前父子间的矛盾消散殆尽。为了表示庆祝,父亲还在自家新建的楼房墙上题立了“耕读家风”的匾额,并且让姚桐斌的弟弟上中学,妹妹上小学。姚桐斌劝父亲让弟、妹一直读下去,父亲也答应了。

  1947年6月30日,姚桐斌告别亲人,告别祖国,乘船离开上海前往英国留学。

  港口越来越远,码头挥手欢送的人群已看不见了,姚桐斌这才转过身来,把双眼投向一望无际的大海。

  在海上漂泊了三个来月,在10月,姚桐斌来到英国伯明翰大学,师从冶金领域著名教授弗·康德西,开启了他的另一段求学生涯。

  两年后,新中国诞生,他当然十分兴奋。但这也给姚桐斌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,由于政府的垮台,给他提供的公费也中断了,所以他不得不用2年的学费打发4年的学业!他再次陷入生活的困境。

  每天早餐就着茶水咽下粗糙的面包后,开始勤学苦读,中午外面随便买一个三明治,晚上才有时间烧一点菜,这样做才能够省下钱来买书了。

  四年后姚桐斌以《对液态金属及合金的粘性与流动性的研究》的论文通过答辩,获工业冶金学博士学位。康德西教授回忆说:“姚桐斌是我最好的学生之一。”

  在英国留学期间,姚桐斌除了刻苦学习,精心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,日夜关注着国内局势的发展。

  其间,姚桐斌组织并参加了进步的“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英国分会”和“中国留英学生总会”的工作,并先后担任过“中国留英学生总会”总务干事,刊物编辑、秘书、主席等职务。他撰写了关于冶金、铸造方面的8篇科技论文,分别发表在英国的《金属工业》、《金属学会会刊》,法国的《冶金文汇》,联邦德国的《铸工》、《工业通讯》等科技刊物上。

  他们先后学习了毛主席的《新民主主义论》、《论联合政府》、《中国革命与中国》、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》、《实践论》、《矛盾论》以及马列主义著作。在政治学习中,姚桐斌对马列主义理论和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,从而坚定了他对的信仰,奠定了他将终生为实现而奋斗的决心。

  在英国期间,姚桐斌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,激动万分。他在钻研学术的同时也在满腔热情地为祖国奔走宣传。他先后在英国伯明翰大学作演讲,背着背包跑遍了英伦三岛,成为了新中国的“红色信使”。因为对新中国的宣传,他还因此被英国政府列为“不受欢迎的人”,限期离境。

  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,为了让新中国的骨头硬起来,必须拥有和导弹。国防部第五研究院,即导弹研究院很快成立,任命刚刚回国的姚桐斌担任第五研究院一分院第七室主任。

  姚桐斌是被点了将。(1956年10月8日,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——国防部第五研究院(简称国防部五院),正式公开宣布成立。)

  1958年1月26日,姚桐斌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报到。那时五院的院长是钱学森博士。见面时,两个人竟然都是身着蓝布棉制服,头戴蓝布棉帽。钱学森和姚桐斌两人相视一笑,看来这两位科学家都希望在各方面能融入到这个新环境中。

  第五研究院的材料研究组,当时只有12名大学毕业生。每人一张三屉桌,除了一台ROW立式金相显微镜外,没有其它仪器设施。这与国外良好的研究条件形成鲜明反差,有人问他为什么回来,姚桐斌回答道:“我回国不是为了名利,而是为了把学到的知识贡献给国家建设。因此,我愿意在基层做一些具体事情。愿意同大家一起,为我国火箭上天贡献力量。”

  火箭:一枚火箭有很多分系统,每个分系统又有数以万计的元器件、零部件,因此火箭材料成百种,上千项,包括金属、非金属、有机材料、无机材料,复合材料,等等。在导弹和火箭结构中,因发动机要在高温、高压和高速燃气冲刷状态下工作,因此对原材料的技术方面的要求更高、更严格,往往要专门研究高温合金。在当时我国最简单的低合金钢都生产不出来,更谈不上航天材料了。可以说,火箭材料的研制可以说是从零开始。

  高温合金是航天新型材料的重要材料,例如:“土星五号”第二级和第三级的J-2发动机氧涡轮的叶片和轮盘,就采用了一种高温合金,其中含有碳、硅、锰、铁、镍、铬、铝、钛、铌等化学成分。

  姚桐斌当然清楚材料的重要性,为了及时解决导弹仿制中的材料问题,姚桐斌和研究室的科学技术人员一起,跑遍了国内的材料研究单位和生产企业,一项项地落实材料生产。当时,为了寻找可以加工石墨舵高温炉的企业,研究人员跑遍了很多地方。一次,姚桐斌和技术人员带着石墨舵从沈阳出发,前往抚顺和鞍山炼钢厂。一个石墨舵好几十斤重,一路上,因没有运输工具,只好靠人背。而三人中,有两位是女同志,见此情况,姚桐斌说:“我来背”。说着,一弯腰把石墨舵背起来了。看到科学家这个举动,两位女技术员非常感动。

  (石墨具有许多优越的性能,它的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,直至2500℃左右。它具有高的热导性能与低的热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,能够在急冷急热的气温变化中保持体积的稳定;它具备极高的化学稳定性,强酸、强碱、有机溶剂和腐蚀性气体均不能与之发生作用;)

  在姚桐斌的带领下,又研究成功钛合金,“还有新型不锈钢、高强铝合金、难熔金属、焊接新工艺、化学铣切工艺、金属软管、蜂窝结构等。”

  这些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多项空白,即使放到世界上,也处前沿水平。新型材料和工艺全部应用在我国运载火箭和卫星上,第一枚火箭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全部实现了国产。

  姚桐斌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,姚桐斌虽然知道妻子产期临近,却忙得无法顾家。他从来就没告诉妻子他办公室的手机号。彭洁清只有敲开邻居的门,邻居赶忙给她叫来一辆车,她自己一个人去了协和医院。

  第二天一早,听说妻子生产后的姚桐斌才匆匆赶到医院,而他手里只是捧着一束鲜花。彭洁清还有什么埋怨的呢?千言万语已经在那浓艳欲滴的花朵中融化……

  十年浩劫开始后,姚桐斌的工作受到很大冲击,但他坚持上班,因为“不上班拿工资,于心不忍”。

  1968年6月8日,对于彭洁清来讲,是个永远不愿回忆的日子。姚桐斌中午下班回家的路上,遭遇一伙不明身份的歹徒毒打,拳头、钢管砸在身上,头上,最后被扔在距离家门200米的地方。

  “他被害的那一刻,我感到所有的时钟都停止了跳动,所以他永远是45岁。”彭洁清回忆道。

  当姚桐斌被害的消息传到中央,举座哗然,正在开会的周总理手中的茶杯一下掉在地上,要求立即查明这个案子,并拟定一张对我国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名单,要求军队对他们加以保护。

  “可惜!太可惜了!如果他活着,还会做出更大的贡献。”这是身边同事对他的普遍评价。

  1976年10月,在彭洁清的奔波努力下,姚桐斌终于被伸冤昭雪,两个害死他的犯罪分子分别被判了15年和12年徒刑。姚桐斌也被追认为革命烈士。

  1999年9月18日,国家在人民大会堂颁发“两弹一星功勋奖章”,共有23位震颤华夏的科技专家获此殊荣。姚桐斌是其中之一,但他不能像其他功勋那样亲自出席。

  姚桐斌曾经说过:“只要能把我国的航天事业搞上去,我就是死了也甘心,同志们我们大家努力吧!”姚桐斌用自己的一生实现了科技报国的崇高理想。

  正是因为姚桐斌等老一代航空人奠定的坚实基础,才有嫦娥、神舟飞船上天!才使得今天的中国航空航天事业,从始至终保持国际领先水平!他的名字和他的丰功伟绩应被每个中国人铭记!请让我们大家一起铭记和缅怀他!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——姚桐斌 !